2021.10.30 - 最新消息

全球減碳行動刻不容緩 台灣如何跟上腳步? By 陳妍伶

為加速國內凝聚對2050淨零轉型的願景,由青平台主辦「2050淨零轉型:邁向綠色社會」論壇,於今(30)日在台大舉辦,邀請行政、立法、企業界、學界及NGO等各界代表共同探討「淨零轉型」背後多項重要課題,並尋找「以人為核心」的理想實踐路徑。

 

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鄭麗君 提到:聯合國氣候峰會 COP26 前夕,台灣宣示推動「淨零轉型」決心!氣候變遷迫在眉睫,淨零轉型是克服挑戰的唯一方法,淨零轉型更是攸關國家韌性的關鍵轉型工程。這是台灣化挑戰為機會、邁向永續發展一定要走的路。「淨零」是共識、是理想,更是一場革命。在邁向綠色社會的路上,必須以「能源」、「生產」和「生活」三個面向,來重新建構轉型路徑,使人人負擔得起、人人擁有機會的「公正轉型」。

 

賴清德副總統致詞表示,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就一直推動「非核展綠、增氣減煤」,有別於過去依賴核電,希望達到2050零碳轉型的目標。行政院也跟進,宣布後續溫室氣體檢量跟管理辦法,要納入2050碳中和的目標。「今年出生的孩子,到2050已經30歲了,如果今天沒有決心推動淨零排碳,他們到時候就要扛後果。」淨零碳排是已成形的國際賽局,全世界兩千大的企業,有1/4已經跟進,台灣無法缺席。政府要帶頭建立可以接軌國際,又能因應國內需求的路徑,兼顧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使淨零轉型成為公平轉型。從經濟成長,社會公平,還有環境保護去落實,相信台灣的淨零排放不會引起紛爭、貧富差距擴大、社會不安,這是我們要共同注意的。

 

經濟部長王美花在專題演講中說明:「大企業提到要符合RE100,達成綠色轉型。Apple要在2030完成碳中和,台商是半導體重要供應鏈,台積電和相關供應鏈,石化、機械設備、包材,只用不到10年要一起做到碳中和,有多難?」在中國組裝的台商也面臨一樣的議題,經濟部要做的就是輔導中型、小型企業從碳排查做起。經濟部「邁向淨零2x2先低碳後零碳架構」從低碳能源轉型走向打造無碳能源,並輔導產業減碳及轉型。政府各部會、國營事業、企業、外國使館、國際能源總署,全世界都在為加速淨零減碳相互合作與學習,過程不只面臨技術提升困難,延伸的社會議題也需要社會各界一起溝通處理。

 

進入「核能非永續發展選項」、「台灣產業邁向淨零的挑戰與機會」、「淨零時代的宜居城市」、「淨零轉型與公正轉型」、「淨零治理的法制基礎」五個議題,鄭麗君提到:「IPCC提出第六次評估報告指出全球升溫的時程會提早,氣候變遷造成的頻率和強度都會增加,淨零轉型成為世界共識。」鄭麗君認為,淨零轉型可稱為「淨零革命」,是人類集體反省後,全世界共同設立目標,以改變能源使用、產業生產及生活方式。面對氣候變遷,讓轉型公正也回到人為主體,不遺落任何人,將是淨零革命帶來的新契機。這也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經濟成長、社會公平和環境保護,包含這三大價值的綠色社會願景。

 

核能非永續發展選項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以今年發生的淹水、缺水、限電等極端氣候開場,他表示:「我們共享的未來是綠能,而不是核能。」世界各國都有擁核集團都存在,但在環太平洋地震帶旁蓋核電廠的只有台灣跟日本。台灣核電廠都是蓋完,因為研究技術提昇,才發現是斷層,很尷尬。地狹人稠、地震頻繁、施工品質不佳、核廢料無處去,選擇核電債留子孫絕對不是好方法。核能不能是選項,也不該是選項。距離公投剩下50天,希望大家接下來能積極表態,不要把台灣的未來賭在核電場風險當中。

 

台灣產業邁向淨零的挑戰與機會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提到,他在18年前將溫室氣體盤查架構引進台灣,這過程中產生的許多問題都在預期中。災難會證明我們做的行動是否正確與足夠,黃正忠說明:「當初IPCC說地球平均升溫會超過1.5°C ,其實我們已經達到了,土地上的暖化溫度是1.59°C,這是非常緊急的狀況。」這三年,全世界從RE100使用再生能源跳到淨零碳排,台灣是世界前20大對外投資國家,越晚做淨零減碳就會死的越難看。但是,油水電不調整,淨零轉型不可能成功。過去25年,先進國家從低碳基礎建設開始,做到總量管制,到歐盟實施碳交易,已歷時16年;而台灣政黨輪替浪費24年,這是我們要好好思考的問題。碳帳不能當混帳,淨零碳排是系統性的國家轉型,各部會都要站出來,就算被丟雞蛋也要面對;政府如果沒有肩膀,台灣會慘兮兮。

 

淨零時代的宜居城市

台灣大學城鄉所副教授黃麗玲提到,台灣大學也宣布在2048年達成碳中和目標,有學術單位也跟進這個行動,很值得高興。聯合國SDG目標中的「永續城市與社區」說明:住宅、居住空間及綠色交通是重要基礎,都該是人人可負擔的服務。氣候緊急狀態(Emergency)下,各國政府開始簽署氣候緊急狀態宣言,但現階段對策是不夠的,要提出更緊急的應對政策。洛磯山研究所提出的淨零城市手冊提到,政府部門可以從示範性計畫,帶動建築及交通等等的轉型可能,更要透過法規做更基礎的轉型。巴黎、巴塞隆納、日本、韓國都針對建築、公共空間等基礎建設提出轉型計畫以達零碳排目標。像是韓國的零耗能建築,透過迷你太陽光、發電廠的整建維護來達標,而非打掉整棟建築。

 

淨零轉型與公正轉型

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邱花妹表示:「淨零轉型與公正轉型是跨世代的議題,過去我們談永續發展,容易被認為是環境問題,但其實我們有責任來解決這些危機。」2019歐盟提出《歐洲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把「不遺落任何人」列為重點。「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指,在轉型過程中,針對友善環境及社會永續的工作、部門和經濟型態進行審慎的計畫與投資。過去常見環境保護和工作權益對立,但不分產業的人都需要安全的工作程序與環境,在此前提追求的轉型就是公正轉型。淨零轉型的過程也要在能支持過程中會遇到衝擊的各行各業、提供社會保護、納入社會對話,以達成公正轉型。盤點台灣各種工人與環團衝突的場景,才能帶來更多社會對話;讓環境改善對大家都好,通過社會對話跟政策發展,把大家帶向更永續的路徑。

 

淨零治理的法制基礎

立法委員洪申翰說明:「過去一年多,我常用風險來跟大家談氣候。一個是極端氣候的災害風險,另一個是碳關稅、高碳排公司的經營風險。這段時間是國內外推進氣候政策的關鍵時間點,台灣雖因中國打壓無法正式參與COP26,但我們會用台灣方式跟大家討論交流。」中央和地方機制要順利運作排放源減碳必須有授權,才能有行動;然而,單靠環保署當主管機關很難指揮,各個部會也很難挹注預算,甚至相互推諉責任,使整體政策無法產生系統性轉變。所有部會都與氣候政策推進相關,應建立部會支持體系,因為部部都是氣候部,才能認責後有進一步行動。排碳有價格,減碳才有價值;沒有定價,投入低碳創新的人沒有利基點,就沒有價值。台灣缺乏長期氣候衝擊評估,對未來情境了解不夠充分,無法產生衝擊評估跟風險分析方法。氣候變遷法跟碳定價,是台灣因應氣候風險的疫苗,氣候風險一定會發生,不導致災難性影響就是氣候疫苗的功能。氣候政策指揮層級提高到行政院明定部會權責、揭露氣候風險(TCFD)、強化公民參與都是盤點後提出能加強的部分。國發會規劃淨零路徑,包含調適工作整體統籌、環保署未來升格為環境部,並有氣候變遷署、有國家科研機構提供評估及支持,這幾個想法也是未來期待能達成的倡議。

 

活動現場聚集各界民眾,提問者包含長期關注氣候議題的學者、民間太陽能公民電場業者、正視氣候議提的大學生,其中也有帶著國高中生前來與會的老師,他提到:「今天教育部沒來現場,希望不是教育跟產業脫節。現在的學生普遍認為:上一代沒做好環境保護,為何他們要顧下一代?到2050年,社會中堅分子不是我們,而是這些國高中學生,應該讓他們有更多參與及發言的機會,希望他們不是氣候行動的局外人。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將於明(31)日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為期13天的會議,全球都在密切關注各國如何針對2050淨零碳排目標展開合作與行動。

ERROR

程多銀,本又理臺觀雖書兒件型技作:會場夫火!的說案心然起受委全友兒等天軍樣打到離的樹於。

會員免費註冊

忘記密碼

輸入註冊時的帳號與email,重新設定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