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8 - 最新消息

經濟部: 未來再生能源發電佔比預期超過50% By Joan Hsu

 

2021新能源論壇今(18)日登場,邀請到政府官員和在地開發商,針對台灣離岸風電的發展和願景討論。

 

經濟部發豪語: 再生能源未來佔總發電量50%以上

經濟部長次長曾文生率先致詞,表示對台灣綠能往前推動懷抱高度信心。曾文生說,過去再生能源被比喻成「丑角」,但今天變成能源轉型的主角。過去,再生能源讓大家擔心是否有成形的一天,但今天被要求加快進度,這也算是一種進步。再生能源的推動過程有很多挑戰,就如同行進之前會有摩擦力,經過調整,腳步會加快。」曾文生也表示,臺灣一路從示範、潛力場址的躉購到區塊開發的競標,其他國家走了數十年的路,臺灣要在五、六年就做完,確實不容易,挑戰也不少。他舉例,政策設計上的完善度,又例如不可抗因素如全球疫情。曾文生指,因疫情因素,全球有三分之一的風場建設延遲進度,在臺灣政府將盡其所能,在2023年底前將所有排程上線的風場進度都拉回軌道。同時,也要求2025年台電併網的變電站要如期完工。目前經濟部已在盤點區塊開發階段相關基礎建設。
曾文生也強調,目前經濟部也在估算2050年要達到淨零碳排還需要多少再生能源,目前估計未來一定會超過一半以上,甚至更高。風力發電在台灣再生能源的發展上是主角,經濟部會全力推動,同時打造強壯堅強有韌性的離岸風電國家隊。

 

立法院副院長暨聯合國永續發展策進會長蔡其昌則表示,立法院成立SDGs的三大目標是連結關心能源轉型的企業和人民;其次,監督政府行政院所屬相關單位在永續議題上的政策、立法、修法和預算;第三與全世界夥伴,包括各國國會議員互相連結,讓台灣在SDGs上不缺席。
蔡其昌說:「能源轉型其實是很辛苦的事情,但如果現在不做,台灣人民還要繼續忍受嫌空氣不好、環境永續關心不夠。離岸風電在台灣的興起,帶來幾個重要的意義,包括永續環境、能源轉型以及對產業的發展。臺灣預估未來離岸風電產業採購國產零部件金額1600億左右,未來可上看六千億。」

 

英國離岸再生能源整合開發中心業務開發部門總監James Battensby針對ORE Catapult如何協助促進英國離岸風電產業發展、降低成本、加強技術研發等面向提出專題演講。Battensby表示,英國從1980年代開始發展離岸風電。1991年開發了第一個商業化陸域風場,約十年後英國東北部的Blyth建立第一座離岸風場。目前英國在運轉中的風場已超過10GW,占總發電量13%。英國也不斷再挑戰極限,目前正建造全球最大的風場--裝置容量達3.6GW的Dogger Bank風場。未來,英國制定目標,到了2030年33%的電力要來自離岸風電及潔淨能源。

Bettensby表示,英國離岸風電的成功來自幾項策略設計,包括差價合約機制、包括產業策略目標訂定2040年離岸風電要達到40GW的目標,而除了實現緩解氣候變遷目標,也希望為英國帶來經濟蕭逸,因此要求英國在地供應鏈佔比到了2030年要達到60%,未來還要提高到目標是70%,2030年出口產值要達到26億英鎊。Bettensby指出,僅僅就在十年前離岸風電成本還十分高昂,當時每MWh為140英鎊,如今最新履約價為35英鎊/MWh左右,成本降幅達60%。 

Bettensby指出,未來隨著風機巨大化的趨勢,運維方面是一塊不小的商機也需要更多創意。他表示,運維10MW以上的風機關鍵是數位模型、提升預測性維護技術、改良儀器和感測器。此外,隨著風場離岸越來越遠,可以透過SPARTA等軟體監測風場實況,監測離岸風場船隻的檢測,同時也與皇家財產局合作,為開發商搜集資料。同時。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也是產業的重要領域。運維另外要使用塗層和保護溶液,同時要納入大氣問題。Bettensby指出歐洲離岸風電產業每年要花數億元來處理葉片腐蝕問題,更何況台灣還有颱風、地震等問題,因此運維和相關設備、材料也值得重視。

臺灣離岸風電國家隊: 強調產業共好

台灣離岸風電國家隊,由上緯新能源執行長林雍堯打頭陣,進行資源整合、打造在地供應練的專題演說。林雍堯指出上緯新能源執行長林雍堯開發風場成功要素主要有三:第一是政府政策包括長期PPA、基礎建設的投資;
第二: 選擇可以驗證的成熟技術,或者尋找以具有認證技術的合作夥伴
第三: 項目開發經驗。
第四: 專案融資
林雍堯指出,離岸風場的開發核心需要國家政策的引導,而技術跟專案管理是風場的根基,過程中要去做風險和財務規劃。為達到開發成功的目標, 要有開發商作為項目開發的整合。他也期許臺灣開發商未來能夠「往南北輻射」,並期許政府扶植有經驗的本土開發商。

 

今年,上緯新能源與永冠、天力、雲豹等台灣公司成立台灣離岸風電國家隊。


林雍堯表示,綠能不是「高大上」,但離岸風電事是「高大重」的行業。在地生產和開發有長期的優勢。上緯新能源過去曾走過整個公司只有十幾個人、沒有資源、專業知識,到今天對於法規、供應鏈、在地利害關係人、金融面向等整合能力逐漸成熟。畢竟離岸風場涵蓋的元素、涉及學術領域非常廣,是一個十分全面性的產業,未來也希望跟臺灣夥伴一起發展。


永冠策略長李奕蒼則表示,永冠袃2000年就見證過風電產業從陸域發展的最初起步,而這兩年的極端氣候,造成全球對綠色能源需求增強。永冠長期跟全球性系統商的客戶合作,最完整的風機產業鏈位於中國跟歐洲。永冠也曾思考,事業過於集中的生產力是風險,既然台灣有最好的風場,又有政府大力的支持,經過多年的評估後,決定回台建立新的供應鏈。「臺灣這兩年供應鏈較為完整,其實相較周邊國家擁有現行者優勢,其實永冠並不想成為客戶的競爭者,而是透過一個新的角色,對風場更為了解,更能看清楚產業鏈的結構,這樣與客戶的信賴度跟黏著度都會更高,這是互利的做法。」


雲豹副總譚宇軒說,雲豹之前主要是做太陽風電為主,「過去做太陽光電,仰望海邊的風機真是浮誇。」他認為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已經做得有雛型了,台灣包含示範、潛力場址也都各做一輪,但因為離岸風電技術門檻很高,認為單靠一己之力要達成很困難,但隨著一次一次的討論,認為以合作的方式一起努力。


天力離岸風電科技策略長劉冠志表示透過這個產業持續跟學界和產業界的互動。也希望這個互動能繼續延續,未來期待在葉片、風機維護跟材料的回收上,也看得到更長期的方向。

能源局:產業在地化 政策要明確

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表示,基於台灣過去沒有相關離岸風電相關的經驗,所以配合國內業界的能量,仔細盤點75項的國產化項目,讓國外開發商來共同的協助落實。在工作進度方面,因為疫情的關係,無論是技術人員進入和原物料運輸至台灣不易,有所延遲,但隨著疫情趨緩,將有所改善。

對於海事工程的角度,台灣如何接軌國際?東方風能科技股份公司執行長陳柏霖表示,要從初衷談起:去把持著決心,相信國產化的決心,並跟政府一起克服可能遭遇的挑戰。他也表示,海事工程的國產化寫得非常明確,臺灣籍的船列為優先考量是基本的,這對臺灣業者投資的一個保障。然而在政策方面,他建議要去思考要納入彈性,因為這個產業不停地在前進跟成長,未來也有更多同業一起發展,臺灣業者需要說服客戶選擇使用臺灣船舶是好的,因為航出臺灣海峽台灣籍船舶的營運是受到限制的。

振鋒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產品寄銷售副總李建鴻在吊裝的部分,雖然是小勾件,但仍對國外設計理念、法規和要求,才能順利出口國外。吊裝在國外畢竟已經發展五、六百年,對於環安衛的理念十分看重,把產品做到符合國外法規的要求。

最後李君禮表示,政府擬訂了明確了法規,也希望臺灣業者提升能力,以臺灣為基地擴展到全世界,除了交期、品質、價格都要有競爭力之外,人力培訓也要持續加強。

 


 

ERROR

程多銀,本又理臺觀雖書兒件型技作:會場夫火!的說案心然起受委全友兒等天軍樣打到離的樹於。

會員免費註冊

忘記密碼

輸入註冊時的帳號與email,重新設定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