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離岸風電至2022年底已累積設置188座離岸風力機組,設置量達 1.4 GW,2025 年前將再新增 12 座風場商轉,2035 年裝置容量目標 20.6 GW,預計帶動 3.1 兆投資額、新增 7.4 萬人次就業機會,風電人才需求孔亟不言可喻。本課程邀請學界及業界講師針對「風場法律爭端」、「風場環評」、「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風場環境安全衛生」等各項重要議題開設系列課程,從基礎入門,並搭配
環保署昨(2/1)日發布新聞表示,在離岸風電環評監督工作中,持續督促開發單位善盡責任,落實執行環評承諾,對於發現違規事項亦依法告發處分,目前已裁處 7 件次離岸風力發電違規案件,共計罰鍰 532 萬 5,000 元。
全球 11 家離岸風電企業,包括英國石油公司(bp)、德國安能集團(EnBW)、弗雷德克歐森海洋(Fred Olsen Seawind)、比利時能源公司 Parkwind、萊茵再生能源(RWE)、蘇格蘭電力再生能源(ScottishPower Renewables)、殼牌石油公司(Shell)、蘇格蘭再生能源公司 SSE、道達爾能源(Total Energies)、瑞典國營能源公司 Vattenf
華商國際海洋能源科技控股(下稱華商國際)全資子公司 TSC Offshore Corporation(下稱 TSC)與西班牙巴塞隆那工程和船舶設計研究公司 Offshoretronic S.L.(下稱 Offshoretronic)於 1 月 5 日宣布簽訂合作備忘錄,將共同開發新式單樁式水下基礎安裝方式的解決方案,並實現其商業化。
2022 年初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的「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將能源轉型列為四大策略之一。規劃於 2050 年再生能源占比要達到 60~70%,也針對太陽光電、離岸風電設定容量目標。臺灣離岸風電產業發展,也隨著區塊開發第一期選商於今年底開標,跨入了另一個新的階段。
路易斯安那州共和黨眾議院議員 Garret Graves及加州民主黨眾議院議員 John Garamendi 將重啟《美國海上工人公平法》(American Offshore Worker Fairness Act)之立法,以填補瓊斯法案允許能源開發商於風機安裝及鑽油工程船上,雇用非美國籍勞工,來降低勞動力成本的的「漏洞」。
若要參與離岸風場的工程,取得相關的證照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飛廉能源公司的土木工程師美黛此次到了風能訓練中心,參與 GWO(Global Wind Organization,全球風能組織)與 HUET(Helicopter Underwater Escape Training,直升機水下逃生)兩項證照的培訓課程。 GWO 培訓的課程究竟包含哪些項目?又要如何模擬直升機水下逃生的情境呢?
海龍離岸風電計畫於今(2021)年9月與東元電機簽署陸域降壓站優先承攬協議,東元將負責統包工程,整合海龍離岸風電計畫2A、2B 及3號風場輸出電力,是全台唯一超過 1GW 的離岸風電陸域變電站,預計2024年陸續併網。
全球最大風機供應商維斯特(Vestas)表示,參與台灣離岸風電至今,目前維斯特(Vestas)與相關供應鏈已投入超過新台幣90億元,創造1500個就業人數;並預計在明年開跑的區塊開發引進新型15MW風機,高度達261公尺,超過新光人壽摩天大樓。 維斯特(Vestas)台灣總經理羅伯森(Alex Robertson)曾表示,接下來將投入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製造新型V236-15.0MW風力機,目前正
台灣政府近年來持續推動離岸風電發展,同時以國產化政策促進國內產業發展。為呼應本土化政策、促進台灣造船相關產業加入海事工程船舶之建造與改造、引領產業升級、逐步落實離岸風電安裝與運維本土化,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師學會、台灣區造船工業同業公會與台灣風能協會於上周四(5/19)舉辦「離岸風電海事工程船舶發展策略研討會」。
為推動2050年淨零碳排,國發會將在3月提出台灣淨零碳排路徑圖;經濟部規劃之2050年電力配比之再生能源占比從最低45%起跳,最高上看80%成為發電大宗,而核能不在發電選項中。此外,前瞻計畫第4期亦將新增淨零碳排目標。
輸入註冊時的帳號與email,重新設定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