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 最新消息

領航教育,台灣海洋重工培養離岸風電產業未來掌舵手 By Chia-yu Chen 陳佳妤

 

中秋將至,也代表著 2021 年即將進入尾聲。回顧過去一年,離岸風電在台灣交出了成色十足的階段性成績。2 月份,台中港的整頓工作被視為是台灣離岸風電發展的前哨站。來自國內外風電產業上、中、下游的廠商齊聚台中港的南碼頭廠區,要將此地打造成台灣風機零組件的製造重鎮。3 月份,「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在台北喜來登飯店正式成立,來自丹麥、德國、日本、澳洲等國的駐台代表及龍頭開發商齊聚一堂,要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合力打造的不只是「台灣隊」,更要組織一個離岸風電「聯合國」。8 月份,經濟部公布「離岸風力發電區塊開發容量分配作業要點」,正式定案台灣未來幾十年的離岸風電開發遊戲規則。萬丈風機平地起。一年前的我們也許很難想像,走過三季,台灣的離岸風電產業鍊能以如此快速的步伐建設,從零到有、從有到好。

 

從港口設點、跨國牽線到政策劃面,台灣的離岸風電產業正穩步向前。一年後,臺灣可以期待看見台中港的擴建廠房逐步完成、外資活水湧入、國產化專區帶來的產值。目前,台灣的離岸風電產業優先搶佔亞洲離岸風電市場灘頭堡。隨著綠能產業的逐步擴張,未來國內的就業市場也勢必釋出更大量的份額,專業「綠領人才」需求連帶成長,綠能產業才得以持續蓬勃發展。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在 2020 年 12 月公佈的「離岸風力發電產業 2021-2023 專業人才需求推估調查」指出,國內離岸風電產業在 2021 年的人才需求情況開始明顯,新增需求占總就業人數比逼近 3 成。而在 2022-2023 年離岸風電業人才需求雖有稍微減緩趨勢,占比仍較其他產業高,且整體而言有近 57% 風電廠商持續反映人才供給嚴重不足,顯示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的「人才需求」並非畫餅充飢,而是亟待解決的實際現狀。世界風能協會(GWEC)在兩個月前( 2021 年 6 月)公佈「全球風能人力報告」(Global Wind Workforce Outlook 2021-2025),並明確指出人員培訓課程、相關證照檢核的重要性,尤其提出 GWO 培訓對於風電產業鍊包括從建設、安裝到運維的過程都至關重要。按照目前世界離岸風電市場的需求,有高達近 50 萬人次的工作者須要接受 GWO 課程的標準培訓,才能在未來五年內完成全球陸域及離岸的風電建設工程。同時報告亦強調,世界各國的風電人才供應鏈具有巨大的未開發潛力,新興經濟體應趁勢打穩基礎、發展其人員培訓網絡,才能確保離岸風電產業的永續性。

 

台灣海洋重工身為台灣海洋產業的先驅推動者,除持續拓展台灣海洋產業發展、推動海洋產業轉型外,亦對於人才培育帶有強烈的使命感。因為提前看見了台灣離岸風電產業人才的缺口,以及未來將持續增加的大量人力需求,從今年初起,台灣海洋重工便與在台深耕多年的比利時海事工程大廠楊德諾集團、金屬工業研究中心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園區以及國立中山大學攜手合作,推動「離岸風力發電工作船舶本國籍船員培訓計畫」。

 

培訓計畫的專案執行經理郭衍婷表示:「該計劃以加強實務訓練、深化產官學合作連結、培育在地人才為目標,在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的架構下,期待能夠成為『人才國產化』的推動者,讓台灣離岸風電產業能落實『永續化』及『在地化』的長程目標」。

 

台灣海洋重工從 2021 年起展開的「離岸風力發電工作船舶本國籍船員培訓計畫」在今年 9 月已成功進到第 4 梯次。課程由離岸風電產業的專家學者組成專業的講師陣容,從海事工程、營建運維、法律知識、產業政策、乃至產業英文、面試技巧等,提供全面的人員訓練。為期兩週的訓練課程除專業科目之外,也與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園區合作,在專設的海事訓練中心,提供學員實作場地、累積實戰經驗。職訓結束後,台灣海洋重工更積極協助學員媒合相關工作,給予實質上的就業協助。

 

2021 可謂是台灣離岸風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台灣政府不僅預計在 2025 年,離岸風電要達到 5.7GW 的開發目標,更期望在 2026 年至 2035 年將容量提升至 10GW。2021 年的建置成果,某種程度上也證明了這個目標不再如此遙不可及。配合政府國產化政策,台灣海洋重工將持續深耕地方,在港都推動人才育成。十年海工,百年海人。唯有按部就班地加強離岸風電產業的「人才國產化」,才能實現更深遠的離岸風電國產化目標。

 

ERROR

程多銀,本又理臺觀雖書兒件型技作:會場夫火!的說案心然起受委全友兒等天軍樣打到離的樹於。

會員免費註冊

忘記密碼

輸入註冊時的帳號與email,重新設定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