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 - 產業動態
台日產學界交流「里海」觀念 再生能源建設與海洋生態兩不誤
文
WindTAIWAN/台北報導
面對淨零碳排目標和海洋資源與生態變化的競合考驗,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及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共同舉辦的「台日里海交流論壇」,請來自日本學者及漁業代表,進行一連四天的實務經驗交流會,昨日(5日)天上午先在台北台大校友會館大會議廳盛大進行簡報分享,接著一行人將陸續前往基隆、苗栗、彰化等地與當地進行深度拜訪,並計劃在今(6)日出海參觀海能風場(Formosa 2),盼望透過跨國對話,為漁業與海洋永續激盪出新想法。
來自日本近畿大學榮譽教授日高健、佐賀大學海洋能源研究所教授鹿熊信一郎,以及福岡漁業協同組合副理事長半田孝之、和成立「福岡FUN」社團法人、以潛水教練身分推動海草床復育計畫的代表理事大神弘太郎一行人,與台灣海洋大學廖正信特聘教授、海委會等單位,就「里海」理念進行簡報分享。
「里海」的定義與本質是經由人為操作,提高生產力與生物多樣性的海,並透過地方民眾的密切參與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提高海域生態系功能的理念。當地居民扮演重要角色,透過點線面的串連以達成永續海洋的願景。
近年來,台灣大力推動離岸風電作為減碳與能源轉型的重要手段,然而風電開發對於海域生態與漁業活動的影響,成為環團與地方漁民關注的焦點。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茹萍在提問時也指出,離岸風場與漁業常存在空間上的重疊,推動再生能源的本意是為了減緩氣候變遷,如今更需積極尋求與地方漁業的協調機制,落實綠能與地方共生。
半田孝之在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由於北九州的離岸風電計畫目前才剛開始推行,他們有到已經啟動離岸風電建設的地區譬如秋田、北海道和千葉縣了解當地的做法,了解離岸風電在這些地方可以與漁村共存共榮;而他認為離岸風電風場的選址不應在漁民有固定網或流動漁具的區域設置風機,這次來台,他也會將台灣經驗帶回福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