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5 - 最新消息
澳洲能源轉型啟示錄:台灣準備好了嗎? 專訪澳洲辦事處商務處副代表林明皓(Christopher Lim)
文
吳育珊
2024年10月1日上午11時30分,澳洲電網寫下歷史新頁:再生能源發電滲透率達到73.87%。這不是實驗室數據,也不是政府安排的展示,而是一個服務2,500萬人口的國家級電網在近正午尖峰時段的真實表現。
這個數字無疑震撼了全球;一個曾經以化石燃料出口為經濟支柱的國家,竟然能在短短數年內達到再生能源滲透率近四分之三。事實上,澳洲正在進行一場大規模的能源轉型運動,目標在2030年讓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到82%!
「這是澳洲自工業革命以來最大的經濟轉型,」澳洲辦事處商務處副代表林明皓接受WindTAIWAN專訪時如此形容澳洲的雄心壯志。
但對台灣而言,這場距離僅7,000公里的能源革命不只是另一樁國際新聞,更是與切身相關的關鍵契機,作為澳洲重要的能源客戶,台灣正處於參與這場轉型的獨特位置。
雄心與現實的角力:82%綠電目標的挑戰與突破
澳洲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願景,無疑為全球能源市場注入強勁動能,但同時也帶來一個關鍵問題:澳洲如何在短短五年內,從傳統化石燃料出口大國蛻變為全球綠能領導者?更重要的是,如何吸引足夠的民間資本投入這場史無前例的能源革命?
挑戰不僅於此,澳洲能源市場營運機構AEMO在《2024年整合系統規畫》(2024 Integrated System Plan)中指出,澳洲在2030年前每年需新增約6 GW的公用事業級發電容量,以取代即將退役的燃煤發電廠;《澳洲清潔能源2025》(Clean Energy Australia 2025)報告則顯示,2024年僅有2 GW大型再生能源完工併網,是2020年以來最低數字,更遠低於達標所需部署的速度,即便屋頂型太陽能強勁成長,僅在2024年中便新增3.2GW容量,但住宅級發電無法彌補公用事業級建設的巨大缺口,要彌補中間的差距亟需史無前例的發展速度。
面對如此龐大的綠電缺口,傳統的補貼模式顯然無法承擔,澳洲政府因此推出重量級的政策搭配政府融資及投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澳洲未來製造」(Future Made in Australia,FMIA)法案。
林明皓坦言政府在能源轉型中面臨的政策平衡挑戰:「我們的根本目標是讓能源變得可負擔,但現實問題是,如何在推進82%再生能源和淨零排放目標的同時,既要全面重組能源體系以因應再生能源時代的到來,又要審慎管理轉型成本,避免將過重負擔轉嫁給民眾?」這個兩難,台灣人太熟悉了。
根據台電資料,台灣平均電價每度約3.6元,在亞洲已算偏低,但隨著綠能發展和燃料成本上漲,電價調整壓力與日俱增,澳洲的經驗或許能為台灣提供借鏡:如何在能源轉型過程中維持電價穩定,提供可負擔的再生能源?
事實上,82%目標的實現並非中央層級政府單一的孤軍奮戰,亦仰賴澳洲聯邦制下中央與各州政府的協同合作。澳洲各州政府均已制定相應的再生能源發展藍圖;例如南澳州設定2027年達成100%再生能源目標;塔斯馬尼亞州甚至規劃2030年達到150%再生能源占比,讓剩餘電力成為新的出口商品;維多利亞州則致力於在同期達成65%的轉型目標。這些目標的背後,都有既有完工專案的實績基礎及實證電網整合能力的支撐。
但從澳洲清潔能源委員會(Clean Energy Council)的市場分析顯示,現有運營加上已承諾建設的再生能源專案,澳洲應可在2026年達到46.2%的再生能源電力占比,但若要實現政府設定的82%目標,仍面臨35.8%的供給缺口。
林明皓坦承能源轉型面臨的根本挑戰:「基本上,我們正在為整個能源體系重新布局,進展過程不會是線性的,總會有起起伏伏,但真正重要的是明確知道你的目標是什麼。」
綠色融資風險分擔:政府如何協助投資人降低綠色投資風險?
82%的再生能源占比是什麼概念?想像一下,若將每日的用電需求以電池來譬喻,意味著電池中有八成的電力來自陽光、風力和水力等乾淨能源,剩下兩成為燃煤或天然氣等。對比台灣,目前雖已達13%的綠電占比,相當於要在五年內成長約七倍,而澳洲曾達到近74%的綠電紀錄,證明這個看似不可能的數字並非遙不可及,但需要更積極且創新的政府政策以及融資方案支持。
澳洲自2024年大刀闊斧撥出227億澳幣(約4,500億新台幣)推動FMIA計畫,從氫能、綠色金屬、清潔能源及關鍵礦物著手,預計在十年內將澳洲打造成「再生能源超級大國」,更關鍵的是,澳洲政府透過巧妙的融資方案設計,大幅降低投資風險。............
閱覽全文請訂閱《WindTAIWAN》雜誌
★ 紙本雜誌 & 電子書 同步上架!
博客來 讀墨電子書 Google Play Books Apple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