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30 - 最新消息

【讀者投書】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也終結了台灣離岸風電的發展動能? By 周宗達 Derek Chou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歡迎對離岸風電、海洋事務、海洋工程技術、再生能源等領域有興趣的讀者投稿,詳情請見 WindTAIWAN 徵稿企劃

(本文由 產業觀察者 周宗達 投書)

背景

在長達兩年半的邊境管制後,台灣終於在近期決定重新開放邊境,並且逐步放寬諸多在過去前所未有的防疫措施。相關的保護與措施在過去這一段時間,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台灣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襲。於此同時,過去這兩年半也是台灣離岸風電建置的起步期,相關限制措施的結束也可望讓飽受衝擊的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獲得喘息並重整步伐邁進。

然而,這樣的消息對於「投身台灣離岸風電建置的所有廠商」而言可說是五味雜陳。過去這一段時間,為了同時配合政府頒布的防疫措施,並竭盡所能的完成經濟部在 106 年所制定的風力發電 4 年推動計畫(離岸風電達成設置容量約 5.7  GW),開發商與施工廠商皆因在台的相關專案,而產生額外巨額的財務成本。台灣在沒有相關產業的基礎上推動雄心勃勃的離岸風電建置計畫,此舉就意味著:如果要如期完成此階段的專案建置,就必須重度仰仗前期率先進入台灣的幾個開發商和施工廠商,在專業技術、設備、科技、財務、以及既有的海外供應鏈的全力支持。

天不從人願

隨著疫情爆發,邊境管制以及防疫措施在根本上阻礙了相關廠商對外取得上述境外資源的管道,相關主要影響之一就是離岸海事工程作業的中斷與牽累。台灣有多個離岸風場建置,受限原定期程安排,必須共享有限的碼頭、勞動力、施工機具以及船舶,但在疫情影響下,單一專案的延宕也都漣漪式的對後續專案造成顯著影響

雪上加霜的是,台灣政府相關單位並未正視這些因防疫政策而所造成相關廠商的損失,在這個求助無門的情況之下,業界也僅能企盼當初負責制定以及執行相關政策的有關當局,可以在防疫執行成功的背後,也同步積極的協助廠商處理這些額外衍伸的成本。

風力發電 4 年推動計畫原訂在 2025 年底達到離岸風電累積裝置容量 5.7  GW 的目標、預計創造約 2 萬個工作機會,以及兆元台幣外資投資機會。然而,因疫情影響,該目標的達成及後續長遠規劃皆懸置未定。整體來說,台灣在眼下有一個絕佳但短暫的契機,向世界證明「此地是發展成為亞洲離岸風電核心的首選」。倘若失去這個機會,相關外國開發商或是海工廠商必然會選擇自己較為熟悉且風險較低的水域來進行開發作業。

然而,並非一切都悲觀無望。在疫情期間,台灣政府的應對讓身處台灣的相關業者依舊抱持樂觀態度。在疫情期間,衛生福利部以及經濟部跨部會攜手,持續在精簡相關措施上展現他們的行政效能,例如:在疫情期間開放離岸風電外籍專業從業人員以及相關供應鏈業者申請特殊簽證,以進入台灣並協助風場建置。

作者準備搭乘防疫巴士。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早期專案

諸多開發商以及施工廠商響應台灣政府「推動離岸風電建置」而進入台灣,相關歷程回顧如下

‧海洋風電當初由沃旭能源、捷熱能源、麥格理與上緯共同開發。海洋風電團隊集結各合資股東的專業優勢及資源於 2019 年完成台灣首座離岸風電示範風場。

‧海事工程廠商如 DEME、Jan De Nul、Boskalis、Seaway 與 Seajacks 也在此時相繼進入台灣,與在地的海事工程廠商合作,並投身於台灣離岸風場的建置工作。

‧在海洋風電專案之後,有更多的專案相繼啟動,包含台電一期風場、wpd 允能風場、沃旭大彰化風場以及 CIP 彰芳西島風場。這些具有前景且穩定的專案也吸引了更多的開發商、相關供應鏈、施工廠商進入台灣。

‧上述極富展望的起步也為台灣政府後續推動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由 2026 年至 2035 年,共15 GW 裝置容量)與產業關聯計畫、以建立在地供應鏈的目標,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

在2020年初期,恰逢 wpd 允能風場與台電一期風場準備展開海上施工的前夕,影響全球甚鉅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不論是國際間的旅遊限制或台灣所施行的管制措施,都在諸多方面嚴重影響專案的執行。

台灣政府透過「入境 14 天隔離措施」有效的將疫情隔絕於外,相較於同一時期的其他國家,此舉成功的讓大眾可以正常生活,但卻也對於離岸風電的建置產生巨大的影響。主要原因即為,離岸風電產業需由世界各地動員專業人員、部件、專業船舶與機具,這些都高度依賴國際旅遊與交通。

船員完成陸上 14 天隔離後終於能上船,從防疫旅館前往工作船途中仍受嚴格管制。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就在台灣人民受到保護並與新冠疫情隔絕的情況下,台灣政府相關單位雖盡力讓離岸風電專案持續進行建置,但也逐漸的顯示出政府對於海事工程與離岸產業的不熟悉因應疫情所頒布的額外限制或是船員更換的複雜行政流程影響、毫無前例可循的大量文件往來,不但強烈影響在台海事工程廠商、將離岸作業的動員效率消耗殆盡,同時也造成相關專案進度延宕以及衍生額外成本。簡而言之,離岸海事作業高度仰賴國際船機與專業人員,如果相關資源的進出受到限制或是禁止,都將產生嚴重影響。附加在登船人員的管制措施更是讓整個管理系統壓力趨近爆表,根據規定,登船人員除了在抵達台灣入境後登船前要進行14天的隔離外,登船作業期間尚須遵守嚴格的採檢、隔離、接觸追蹤等嚴格措施

1. 對於人員的影響

人員入境臺灣後,每位入境者必須在與政府配合的防疫旅館進行 14 天的隔離,過程如同在監獄般無法離開自己的房間。這樣的隔離方式對於心理健康的影響,需親自體會才會有深刻的感受。對於需進行輪替的從業人員,特別是在船上工作的船員,一年需入境台灣 4 到 5 次。但在這樣的嚴格管制措施下,使得許多國外的工作人員拒絕來台灣工作或是直接離職。外商公司不僅在「尋找足額有意願來台灣工作的人員」面臨挑戰外,也被迫支付其人員入境台灣後入住防疫旅館的住宿費用,以及隔離期間無法上工仍需給付的薪資。

在疫情爆發前,在台灣工作的離岸工程船舶之外籍船員,可以在下船後當天直接搭機回國。可能因敦睦艦隊磐石艦事件影響,疫情期間增加「需進行文件審查作業」的防疫規定,導致從下船至搭機回國至少需等待 2 至 3 周的時間,有時候還可能長達 6 周之久。

額外的文件審查作業對於控制疫情沒有太多實質上的影響,但卻讓這些外籍船員因防疫措施錯過了他們第一個孩子的出生或是無法參與他們至親好友的喪禮。

在一般醫療照護上,甚至發生更糟的情況。儘管大部分的患者在搭機入境台灣時,都已完成 14 天的入境檢疫隔離要求,外籍工作患者因病情不夠嚴重而遭拒絕看診的狀況時有所聞,醫院也不願接收在船上工作的病患。

在疫情期間,國外承包商一直盡力遵守台灣瞬息萬變的防疫政策,並需在國際海員法規和僱用合約兼顧的情況下,減少其產生的進度延遲及面對成本增加的問題。但時至今日,對於配合防疫政策所做的努力與額外成本付出,依舊未被當局正視。

2. 對於專案的影響

離岸風場專案的執行需具備極大的彈性以及許多國外專業人員的配合,但疫情期間不論是在新辦商務履約的簽證程序或是登船進入風場的作業許可,都需先申請特別許可和進行額外的行政作業程序,以上情形都增加專案執行的複雜性,使得執行專案時至關重要的彈性蕩然無存。

另外,部分規定也對專案進度造成負面影響,像是在疫情初期「禁止使用人員運輸船 CTV 更換船員(須整船進港更換船員)」,或是「進入台灣需轉成低風險船舶」的規定,起初為可選擇的作業方式,到後來卻轉變為強制執行的規範。雖然這些規範有其美意,但大多數僅為文件作業程序,主要的工作船隻到港後只能停靠在港口、等待相關手續辦理完成,無法在程序進行時同步執行作業、爭取時間,最終導致行政作業增加、彈性缺乏、專案進度延遲和成本增加等問題。許多產業專家對於他們所提出的建議沒有被採納,不免感到失望。

眾多隔離經驗中,入住防疫軍營的特殊經驗。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當眾人聚焦在「台灣政府於疫情爆發初期成功的將疫情阻絕於境外」時,隨著時間推進,也同時有另一方的聲音浮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以及其他主管機關附加於既有入出境管制(海港與空港)的措施,是否真的幫助了台灣?

由於缺乏妥善協調以及廣納國際專家建議的處置方式,產生了很多不必要的困難與阻礙,造成諸多專案無法準時完工。台灣原定在 2021 年累計應有 4 座離岸風場完工上線,但實際上僅有 2 座完工,部分風場進度嚴重落後,期間增加的額外限制以及行政流程,使所有參與的外籍廠商皆承受重大損失,也造成台灣綠能成本竄升以及未能如期供應的狀況,這些問題都已逐漸顯現。

因防疫措施以及疫情不可抗力所產生的額外成本造成鉅額損失,目前皆由當初響應蔡英文總統綠能政策的外商公司一肩扛起。以下為防疫措施執行期間造成損失的幾大主因:

‧在台灣宣布邊境封鎖後,於台灣進行作業的工作船隻,因船員更換作業無相對因應措施,造成特殊施工船舶無法如期作業,其待命時間也因而被迫延長

‧特殊作業船隻因為無法在期程內完成工作,又逢冬季台灣東北季風強勁,船隻被迫在台過冬以待隔年春夏作業季節。

‧船員更換作業在台灣變得極其困難,外籍船商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只好到境外日本或是菲律賓進行船員更換

‧即便排除萬難在台進行船員更換,主要作業船隻於初期仍被要求「原船進港進行船員更換,不得使用台灣本地的人員運輸船進行船員更換」,此舉亦造成已受聘之在地人員運輸船舶閒置。

‧因應 14 天的檢疫隔離要求,外籍船商必須增派 2 倍的船員以因應其所造成的人力損失

結語

在國際間新冠疫情趨緩之際,世界各地的離岸專案也重新回到原先的開發節奏,越來越多歐洲以及美國的離岸風場也如火如荼地展開建置作業。這意味著資本以及從業人才將會選擇投資友善及安全的國家作為優先標的。這樣的一個國際情勢轉變也是對於台灣的一個示警,台灣不能一方面積極的推動離岸風電專案建置,卻又無法履行國際慣例及產業標準。

時至今日,已有數家外商離開台灣市場,留下的企業則背負著沉重損失,並仍希冀得以獲得合理、公平的解決辦法與補償。

 

編輯:陳妍伶

ERROR

程多銀,本又理臺觀雖書兒件型技作:會場夫火!的說案心然起受委全友兒等天軍樣打到離的樹於。

會員免費註冊

忘記密碼

輸入註冊時的帳號與email,重新設定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