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7 - 最新消息

當風機大型化 遇上產業在地化 By 涅普頓

圖片來源:Vestas

 

風機商之間的容量競賽已讓水下基礎的鋼構廠與船商在產能與效能的平衡間疲於奔命,製造與安裝設備回收年限縮短,也讓供應鏈的投資與布局更加不易,在這樣的浪潮中,離岸風電產業何去何從?臺灣又該如何自我定位?這是目前離岸風電產業發展進行式下不可不思考的問題。

臺灣離岸風電正準備由第二階段「潛力場址開發」進入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雖然近幾年遭逢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產業發展有些許逆風,但整體而言臺灣依舊保有亞太區域離岸風電發展的領先地位。在供應鏈建置部分,為創造在地產業參與機會,整體選商與競標過程中也滾動式的調整產業關聯政策規範,以期盼離岸風電相關供應鏈可以根留臺灣並在未來成為國際產業鏈的一份子。這樣的一個環境下,本土相關供應鏈應運而生,風機零組件廠商逐步浮上檯面,多家在地水下基礎鋼構廠也開始供應在地專案;船舶製造上,也有大型浮台與今年即將問世的本土製大型浮吊船,而海工與支援服務方面更有數家廠商引進運維作業船(Service Operation Vessel,SOV)與人員運輸船(Crew Transfer Vessel,CTV)等船隻參與當前風場建置,也使得產業發展各家爭鳴、百花齊放。

然而,一場全球性的缺船風暴卻在悄悄的醞釀,這也可能使得看似前途光明的離岸風電發展面臨挑戰。簡而言之,風機不斷大型化的趨勢下,疫情結束後各國的積極提出離岸風電建設專案也使得整體市場用船需求推升,面對各世代風機發展間隔時間縮短的環境條件,船商打造新船的決定也轉變為保守謹慎的策略,放眼 2023 年開始的 5~10 年間,開發商除了考量建置成本外,還需確保海工船的量能足以完成手上的各個開發案的容量,否則將面臨最壞的狀況:案子不只延宕或甚至開發案受到取消。

 

成長的兩難:船舶建設與風機大型化

以臺灣為例,把時間拉回到 2016 年 10 月 27 日,臺灣第一座離岸風電示範風場「海洋風電」專案,完成苗栗竹南外海之二座示範風力發電機組吊裝作業,當時的風機是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SGRE) 4 MW 風機。再來到 2019 年 11 月 12 日,經過半年多的安裝與測試,海洋風電接續裝設剩下 20 支單支為 SGRE 6 MW 風機,並於苗栗龍鳳漁港舉行啟用大典。2023 年 2 月 1 日,同樣位處苗栗外海的海能風電完成 47 支 SGRE 8 MW 風機的安裝。

同時觀察,2022 年底所公告的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首期選商結果,不難發現預計於 2026 和 2027 完工的 5 座風場,單一風機裝置容量最小都是以 14 MW 起跳之風機(2025 年第二階段的海龍風場也是採用 SG 14-222 DD 型旗艦風機),離岸風機的快速成長可以說是正在未來發展的進行式。

船舶的成長速度,以在地建造的環海翡翠輪為例,由 2020 年宣布建造到預計今年 2023 年完工,將近 36 個月的工期,這其中或許包含新冠疫情所衍生的延宕因素。參考船舶的興建,並酌予考慮國際一線海工大廠的協助,姑且設定在約需 24 至 30 個月的建設期,與風機在臺灣海峽站立的時間演進相比,可以發現船舶設計到建置完成的期間,其中已經經歷了至少兩個世代的左右的風機演化。

將船舶的改造與強化同時列入考量,一艘海工大型船舶的投資多半是以 15~20 年為期生命週期。前期執行主流風機組件安裝,後期投入該世代主流機種的運維服務。風機演化世代的縮短面臨兩大問題⋯⋯(未完)


閱覽全文敬請訂閱:《WindTAIWAN》雜誌第 14    期

 

《WindTAIWAN》雜誌14期出刊 離岸風機大型化的機會與挑戰


《WindTAIWAN》網站會員訂閱方案:https://windtaiwan.com/About.aspx?ID=AAU0001

《WindTAIWAN》雜誌及會員訂購方式:
下載並填寫紙本訂購單,選擇您所需要的方案並完成匯款,
紙本訂購單回傳 info@windtaiwan.com 或 FAX:07-2695002,
WindTAIWAN 團隊會在核對款項後,進行會籍審核或雜誌寄送。

訂購單下載

如有任何疑問,請不吝與我們聯絡
電話:07 269 5179
E-mail:info@windtaiwan.com

ERROR

程多銀,本又理臺觀雖書兒件型技作:會場夫火!的說案心然起受委全友兒等天軍樣打到離的樹於。

會員免費註冊

忘記密碼

輸入註冊時的帳號與email,重新設定密碼